close

🍃 沒有訊息時,父母能做的不是只有擔心

──放手,是在靜靜守著一個不再屬於自己的時刻

被拒絕視訊的母親

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的時代,訊息成了我們日常最頻繁的連結方式。
聊天平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節奏,也悄悄改變了親子間的相處形式。
當孩子逐漸長大,訊息變少、語氣簡短,甚至開始不讀不回——你覺得,這樣的改變,是一種進步?還是一種距離?

這是一個母親在長假夜晚所經歷的心碎片刻——她試圖與遠方的孩子視訊,卻被簡短拒絕:「太累了,明天要和同學出遊。」然後訊息就斷了。從那一刻開始,她沒有再收到任何聯絡。

孩子說的不一定是真話。母親知道,但選擇不追問。她努力說服自己:「既然選擇讓孩子獨立,就應該給予信任。」可是,作為一個母親,要放下那份擔憂,實在不容易。
那幾天,她反覆在腦中推演:「如果孩子突然來訊息,我該怎麼回?溫柔?輕鬆?還是直接表達心疼?」思緒像卡在了每一段育兒紀錄片裡,既懷念,也牽掛。

她漸漸明白,有時候,放手不是撤離,而是學習「不主動打擾」也能是愛的一種方式。

在那幾天的沉澱裡,她回顧了自己一路走來的教養方式,也重新思考:「我一直教導孩子勇敢與誠實,但我自己,面對『未知』卻這麼恐慌,這樣合理嗎?」
原來,教養不只是指導孩子的旅程,也是大人自己的學習旅程。

孩子終究會走出屬於自己的生活圈,交新的朋友、面對新的選擇,而我們作為父母,不可能再參與他們人生的每一小段節奏。但我們可以成為他們背後,最安靜的依靠。

🌿 葉子的回饋:真正的信任,是在「沒有被需要」的時候,依然選擇祝福孩子往前走。

這位母親也曾是那個以為自己什麼都懂的大人,如今卻在一通未接的訊息裡,重新學習「等待」和「相信」。
這堂課沒有教科書,沒有標準答案,但她願意學,因為她知道——孩子值得,愛也值得。

愛,不會因沉默而消失

🌿 葉子想對這位母親說的是:
有些等待是為了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方向;有些放手,是為了讓愛有更多空間發芽。
愛,不會因沉默而消失。
孩子其實一直都記得,只是還在學習怎麼表達。

📘 親子日記|陪你長大,也療癒自己:
🕊️ 展賦高飛的寶貝|性格調育初體驗
🔜 更多陪伴故事將陸續分享…

本篇內容、照片由葉子原創撰寫,插圖則使用AI 工具協助生成,請勿未經授權轉載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葉子 的頭像
    葉子

    Gika~葉子漂遊趣的部落格

    葉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