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葉子的留學專欄小印記 🌿
📘 留學不只是學語言
——還有那些讓人瞬間懷疑自己的文化洗禮
葉子在和同學們聊天時,不時會聽到這樣的回饋:剛到日本的那幾天,到學校報到、辦理戶籍、銀行開戶、買日用品、開始上課……一切看起來都算順利,卻總有種隱約的不安感——「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?」
我常笑著安慰他們:這其實就是文化衝擊的一種,是一種微妙又真實的錯位感。
🚋 電車裡的沉默,是一種「不打擾」的默契
葉子記得剛到日本時,曾和室友們一起出遊。當時我們一個人有位子坐,另一位站著,聊得開心時不小心笑出聲。沒想到,坐在旁邊的日本人竟默默站起來讓位……那一刻,我愣住了。
後來才慢慢理解,這是一種源於日本文化的「公共空間安靜原則」——在電車上交談,是一種被視為「打擾他人」的行為。那時還沒有智慧型手機,日本人人手一本書或報紙,車廂幾乎靜悄悄。即使現在科技發達了,日本電車上仍會廣播:「請將手機設定為靜音模式」、「請勿講電話,以免造成他人困擾」。
🌿 葉子的實際感受:在日本,「打擾他人」這件事即使是無意的,也會被視為不禮貌。而「聲音」是最容易被感知的打擾來源。
🤝 社交距離的分寸,是他們的禮貌與尊重
除了公共空間,日本人在社交上的距離感也非常不一樣。比起台灣的熱情直接,日本人講究一種「不越界」的禮貌。例如:電車裡有空位也不會坐在你旁邊;初次見面不會問太多私事。
🌿 葉子的實際感受:台灣朋友一見面可能就會問:「最近工作怎樣?有加薪嗎?」
但在日本,這樣的話題容易被認為「不夠分寸」。很多人覺得日本人冷淡,但其實這是出於對他人隱私邊界的尊重。
😅 我是不是太吵了?是不是不合群?
很多同學初到日本,心裡都會冒出這種念頭。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做錯了什麼,而是文化標準不同。
請記住——不是你不禮貌,而是你正身處在一個更講究「不打擾」的文化之中。(◑‿◐)
🌿 葉子的實際感受:衝擊不等於錯誤,適應也不代表妥協。
日本人經常用笑容來隱藏自己的不自在。我們要學的不是迎合,而是理解——慢慢地,你會學會聽懂自己。
💬 留學,是一場理解與共感的練習
留學從來不只是語言學習而已,更是一場練習理解、練習換位思考的旅程。在適應的過程中,我們不是放棄自己去符合他人,而是學會尊重彼此的不同,並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如果你也曾經在異地有過「我是不是哪裡做錯了?」的感受,恭喜你——那正是你開始學會共感的時刻。
📘 本篇文章將收錄於《葉子的日本留學筆記|從夢想起飛到學會陪伴自己》電子書中。
📚 日本留學|從夢想到實踐的每一步
關於日本留學的大小事、真實經驗、生活細節與心靈轉折,葉子將一一陪你走過。
更多留學故事持續更新中👉點我看全部文章
本篇內容、照片由葉子原創撰寫,插圖則使用AI 工具協助生成,請勿未經授權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