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葉子的留學專欄小印記 🌿
📘 升學路上多想想……「大學院」篇
——研究生與院生的差別、教授怎麼找......申請細節看這篇!
🍃升學日本「大學」、「大學院」面面觀
語言學校畢業後,最常見的升學選項:報考大學或申請大學院(碩博士課程)。
但日本的大學院制度,與台灣有許多不同之處——
🌸首先,什麼是「研究生」?
在日本,大學院的學生區分為「研究生」和「院生」二種。
日文的「研究生」,並不等於台灣所說的「研究生」。
這是日本特有的制度,是指教授認為學生目前的準備程度尚未足以直接進入碩士課程(即「院生」),因此先以研究生身份,在旁聽與接受指導下進行預備學習。
📌成為研究生後,會根據教授的建議選修課程,有可能包含大四或院一的內容。一年後,需再通過校內考試,才能成為正式「院生」。
🌸報考大學院,要注意什麼?
不論是先當研究生,或是報考院生,都有一個關鍵步驟:
找到願意指導你的教授。
🌸報考程序大致如下:
- 撰寫研究論文(研究論文草案)
- 聯繫想申請的教授,表達研究興趣
- 獲得教授回覆與指導意願
- 填寫報名表、繳交資料
- 參加考試與面試
🌸那麼,要怎麼找教授?
- 透過語言學校或母校的老師、學長姐介紹
- 自行查詢教授研究領域後,寄出推薦信進行聯繫
🌿葉子的建議:
由於每位教授在一年內能指導的留學生人數有限,請務必提前準備與規劃。
在寄出推薦信前,可以先列出幾位心儀的教授,按照志願排列。
📌一次只寄給一位教授,若對方回覆婉拒,再聯繫下一位教授。
同時寄信給多位教授,若都收到同意指導的回覆,卻只選擇其中一位,會被視為極不禮貌的行為,特別是在同領域的教授之間,多半彼此認識——
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影響你未來在學界或職場的信譽與發展機會。
🌿 葉子的溫馨提醒:
學術圈看起來廣闊,其實很小。
在與教授聯繫時,請保持禮貌、明確表達研究意圖,
也請真誠地表達你對該教授研究方向的理解與尊重。
💬即使被婉拒,也不代表你不夠好,
可能只是研究方向不符、名額已滿,或時機尚未成熟。
請不要灰心,學會尊重每一次回覆,也是一種成熟的修養。
更重要的是——要繼續相信自己,並為下一步做好準備。
更多留學實用經驗持續更新中 →
📌 點我展開:葉子的所有平台連結 🌿
本篇內容、照片由葉子原創撰寫,插圖則使用 AI 工具協助生成,請勿未經授權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