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🍃 展賦高飛的寶貝

──談性格調育,談看見孩子真正的樣子

展賦高飛的寶貝

最近,有人問葉子:「什麼是性格調育?是不是要改掉孩子那些不夠好的地方呢?」🙄🙄

其實啊,葉子一直相信,

性格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,只有不同的組合與表現方式。

任何性格特質,都有它的優勢和挑戰,端看我們用什麼角度去看、用什麼方式去引導。

性格調育,並不是把孩子修正成大人理想中的樣子
而是陪著孩子一起認識自己的天賦與特質,
陪他發展優勢,也幫他練習面對弱點,
讓孩子擁有適應環境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


每個孩子都不一樣。

有的孩子笑瞇瞇、熱情又討喜;
有的孩子安靜沉穩、總是若有所思。

但笑瞇瞇的孩子,有時反而會藏起真實的情緒;
而不太愛笑的孩子,也不見得就不快樂。
這些,其實都是天生的氣質使然。

只是,我們大人常常會用自己的標準去解讀,
結果就錯過了很多了解孩子、靠近孩子的機會。那真的很可惜。


葉子覺得,教育最根本的精神,其實就是「因材施教」。

如果不能看見孩子的天賦本質,
有時候,我們可能會把一個潛力無窮的孩子,養成一個懷疑自己的人。

拋開那些艱深的名詞,簡單地說,

就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「材」,
我們要做的,是給他適合的「教」。

說到底,教養是無所不在的。
它不只在學校、才藝班、補習班;
就像楊文貴老師說的:

「家長,是學校的合夥人。」

家庭,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環境,
也是影響最深、最長遠的地方。


有一次,葉子讀到葉樹姍小姐分享的一段話,印象很深:

如果你小病一星期,會發現金錢沒那麼重要,健康和家人比較重要。
如果你大病一個月,會覺得金錢「也」重要,但健康和家人「更」重要。
如果你病了半年,大概會願意放棄一切,只為換回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
只是可惜,我們大多數人 —— 包括你我 —— 總是好了傷疤,就忘了疼。


葉子不禁想,這世界上很多人花時間追求某些「應該」, 卻忽略了在日常生活裡,最該被珍惜的那些人與片刻。

在親子教育上也是一樣。

我們有時太忙著「讓孩子變得更好」,卻忽略了「現在的他,也很好」;
我們急著幫他設計一條成功的路,卻忘了先停下來,問一問:「你快樂嗎?」


所幸,現在越來越多父母開始調整自己的教養眼光, 願意從「糾正」的角色,轉為「陪伴」的角色。

不過,有時候葉子也會在公共場合看到,有些父母說自己在進行「尊重式教養」,
但孩子的吵鬧卻明顯打擾到整個空間 😅😅

「尊重」與「界線」的拿捏,真的不是一蹴可幾,而是大人也要慢慢學習的功課。


教養這條路,沒有誰比誰更厲害、也沒有標準答案。
但如果我們願意放下「應該怎樣」,開始學會「看見現在的樣子」——

也許孩子能展賦高飛,
也許我們也會在其中,慢慢療癒那個曾經被忽略的小小自己。

展賦高飛插圖
▲ 展賦高飛:孩子與我們都在學習的路上

本篇內容、照片等由葉子原創撰寫,插圖則使用 AI 工具協助生成,請勿未經授權轉載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葉子 的頭像
    葉子

    Gika~葉子漂遊趣的部落格

    葉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